關於和弦,如果要用五線譜來解釋
總是密密麻麻讓人看了就覺得很複雜。
但如果我們信任自己的耳朵還有熟悉大小調不同感覺
下圖指法為右手的指法 (請動一動第3指,就可以改變和弦囉)
方法
1. 首先確定大拇指與小指距離(完全)五度 — 記得手張開五度的感覺
2. 大小和弦關鍵在於第三指,除了距離外,請用耳朵好好地去感受大調明亮,小調灰暗的感覺
3. 多彈多用耳朵聽,一定可以聽出不同之處的 .
關於和弦,如果要用五線譜來解釋
總是密密麻麻讓人看了就覺得很複雜。
但如果我們信任自己的耳朵還有熟悉大小調不同感覺
下圖指法為右手的指法 (請動一動第3指,就可以改變和弦囉)
方法
1. 首先確定大拇指與小指距離(完全)五度 — 記得手張開五度的感覺
2. 大小和弦關鍵在於第三指,除了距離外,請用耳朵好好地去感受大調明亮,小調灰暗的感覺
3. 多彈多用耳朵聽,一定可以聽出不同之處的 .
下圖指法為右手的指法 (請動一動第3指,就可以改變和弦囉)
方法
1. 首先確定大拇指與小指距離(完全)五度 — 記得手張開五度的感覺
2. 大小和弦關鍵在於第三指,除了距離外,請用耳朵好好地去感受大調明亮,小調灰暗的感覺
3. 多彈多用耳朵聽,一定可以聽出不同之處的 ^^
首先,我們要會先分樂句(步驟一)
再去找出這段樂句中重要的音(步驟二)
這些(或是只有一個)重要的音將會構成和弦
這時我們在判別可以使用的和弦(步驟三)
這樣就可以找出來了 …..
我們就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解釋,慢慢來…
預備的基本樂理基礎
在配和弦前,
首先要先知道升降記號與調號的關係
會讓你更有概念
「步驟一」 分樂句
其實分樂句還蠻主觀的。
我用最淺顯的解釋,就像是我們說一句話
這一句話可長可短
通常如果有歌詞的話 ,
我會去找歌手呼吸的地方當作一個樂句
現在我用五月天知足這首歌作為範例
紅色打勾勾的地方是我認為的樂句 (放大圖片)
你可以劃分得更短,一小節也行
接著大樂句分完,我們再去進一步分析裡面的音
看看這些音裡藏著哪些和弦
在分析的過程中 , 我們需要先判別
把不是重要的音先拿掉 , 這樣才能找到和弦音
「步驟二」 找出重要的音
這裡我又要講一點樂理囉 , 但絕對不難不用害怕
我們先分出重要的音和不重要的音
但這不是絕對 , 但也大概90%
我會教多種判別的方式
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式
不一定要全用 (很多都是重疊的)
重要的音
樂句的第一個音
樂句結束的音
重複出現的音 例如 : sol – sol -sol
長音 在樂句裡這個音拍子比較長,如2拍 ….
不重要的音 (樂裡稱為和聲外音)
和聲外音其實並不是不重要
只是如其名,它是在和聲之外,
我們既然要彈和弦就要找在和聲內的音 …
經過音
就像這名稱一樣,因為只是經過所以不重要
例如我從Do – Fa ,這時Re、Mi 就叫做經過音
鄰音
隔壁的音 , 鄰居打聲招呼就好不用太熟
鄰音可以再細分成上鄰音及下鄰音
最後,這就是我們把不重要的音去掉後的譜
這樣會看的更清楚一點
有沒有發現,和弦慢慢呼之欲出了
之前提到樂句,這時你也可以決定樂句要多長配一個和弦
我在這配兩種讓大家看
第一種分法
最後,我們就要去尋找這個音是什麼和弦的可能性
因為可能性太多
在這裡就只能舉幾個例子了
如果只有一個音,至少就有這三種和弦可能性
如果像範例一樣有兩個音就更好猜了
像C 和G 就三和弦來說只有一個 C 和弦
附上幾個實用的和弦查詢網站
當你們做到這一步時就可以利用網站來找到和弦
Pianochord LINK
這是我的首選,當你在鋼琴上點一個音時
下面就會列出所有和弦可能性
Pianoworld LINK
這個網站比較像是在教你如何彈和弦
找到和弦名稱之後會秀在鋼琴上
對於不知道和弦在鋼琴什麼位置的人還蠻好用的
其實這一點都不複雜
前提是,你只要記得 :
1. 每一個和弦的組成音
2. 轉位就像疊疊樂一樣
3.右手在彈和弦進行時,前後如果有一樣的音就不要移動
如果沒有一樣的音就盡量彈離目前和弦最近的音
第一、二點我們之前已經談過了
所以今天的重點在會放在第三點
也就是實際的彈奏運用
對於要不要熟記轉位的位置
我是傾向不要去記它
因為你看的到琴鍵,認得琴鍵上的音
所以並不需要多此一舉
有時候記住太多音樂理論
你的頭腦就必須轉好幾圈
到時就無法輕鬆而直覺地彈奏了…….
還有最重要的一點
只要和弦的音正確
其實所有的彈法都是可以的
這裡的教法只是為了讓彈奏更順暢
所以不用太擔心喔 !
現在我們就來實際拿曲子練習看看 :
這是「奇異恩典」的前四小節
還記得嗎?如果是彈伴奏譜
我的左手要彈根音(和弦原位最低音) (參見上一篇 LINK)
根音可以彈一個音,也可以彈八度音增加音響的廣度
右手彈和絃
這是原位的彈奏法
現在我們要教彈奏的方法囉 !!!
再次強調我自己的觀念,
音樂理論是我們要解釋彈奏出來的音樂是什麼
並不是我們得照著音樂理論走
看到什麼就彈什麼,這才是最快也是最直覺的方式
以下圖為例 ::
以上的和絃進行要從F和弦走向C和弦 F — C
如果我們先設定先從F和弦的原位開始
我們如何知道C和弦應該要用那一位置彈奏呢 ?
請大家不要去記轉位後的順序
只要看著你的手指
口中念著下一個三和弦的音(原位)
同音的手指不要移動
不同音就讓手指移去距離最近的下一音就可以了
看著上圖 F — C 的和弦進行
F和弦的原位是Fa (指法1) – La (指法3) – Do (指法5)
指法是1 3 5
我們的手指按著 Fa – La – Do (指法 1 3 5)
下一個前進的和弦是c和弦
我們的口中就念著c和弦的三個音 (Do – Mi – Sol)
現在就發現 :
1. Do 原本就有了, 所以 Do 的位置就不要移動
2. 在按著Do的同時,剩下的 Sol和 Mi 就找最近的位置彈下去
這樣就完成了和弦最合適的移動方式
相關文章 :
這是一首很可愛的歌
在這充斥著許多負面新聞的時候
我們需要更多正向快樂的音樂來平靜自己 …
我寫的版本是抒情版,以更適合鋼琴演奏喔 ^^
⊙ 巴哈的個人特質
巴哈 (1685-1750) 他性格內向,不追求功名
不講效果,並具有濃厚的家庭意識
他不少作品是寫給他妻子和孩子的鋼琴教材
他的作品主要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
不考慮聽眾,他是為自己而寫音樂作品的
⊙ 當時的樂器
古鋼琴分大鍵琴和小鍵琴
⊙ 樂器的聲音特性 :
大鍵琴按下琴鍵,是通過撥子撥動琴絃發聲
因為撥子是以鳥類的羽毛管製作而命名
它比小鍵琴音量大,音域寬
但因撥弦,很難表現力度的強弱對比
是用與琴鍵相連的銅片敲擊琴弦而發音的,音量較小
但音色明亮,有強弱表現
但“平均律鋼琴曲集” 究竟使用的是大鍵琴還是小鍵琴
目前還是有許多不同說法….
⊙ 關於彈奏法 :
所以力度是階梯式的
但因現在的版本越來越多,在各家不同理論之下
或許還是會在琴譜上看到要漸強漸弱的標示就是
巴哈時代的古鋼琴沒有強烈的音響變化 ,
更傾向於內部力量的變化
因此彈奏時情感是內斂的
通過音樂的進行 , 旋律的走向
其實還有許多更深入的彈奏法
不過在初期若我們能簡單了解樂器特性和背景
在彈奏上就已經幫助很大了
也讓我們在彈奏之餘多了一分樂趣
想想我們可是在彈奏240年前的音樂呢 ^^
作品時代背景
巴哈的《平均律鋼琴曲集》
第一冊24首前奏曲與賦格於1722年完成。
巴哈當時37歲,那幾年在宮廷裡任職,
受命創作許多非宗教音樂。
1720年,巴哈的第一任妻子去世,
隔年與小他17歲的女性結婚,
寫這些樂曲時,想必巴哈還沉溺於新婚的喜悅中,
也因此音樂聽起來很有生活中的親和力與情趣。
關於平均律
「平均律」是一種律制,它對自然律進行修正,
將八度音程分為十二半音的調律法,以便於轉調。
平均律第一號前奏曲 :
用C大調寫成此曲可以說是整部鋼琴曲集的序曲,
使用的手法極其簡練,
以分解和弦構成的優美音型貫穿全曲,
分解和弦本身就是主旋律,
在音樂進行過程中,和弦在不間斷地變換。
音樂家的沿用
後來,19世紀法國作曲家古諾(1818~1893)於1855年,
以這首曲子作為伴奏,再配上旋律和歌詞,
這就是著名的宗教音樂《聖母頌》(Ave Maria)。
讀譜
在學習一首新曲子的過程中
最重要的是要先看得懂譜
這是全曲的第一小節
L.H 代表的是左手彈奏
我們先把譜簡化成大家看得懂的樣子
(大家也先彈彈看)
手指不馬上離開而是繼續停留在琴鍵上
這就是整首歌的彈奏法 ~~
分解和弦本身就是主旋律
先找出每一小節的和弦因全曲皆是規律的16分音符節奏進行著
只要掌握了和弦
,保持好指法和音高的正確
同時,第3-4拍與第1-2拍是同一彈法與和弦
1小節就等於同一和弦彈奏兩次
如此分析下來,就會顯得容易許多…
自學或許真的會比有上課的同學進度稍慢些
不過有恆心一定會練好的
為了讓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
能時時充滿著持續練習的熱情
我也作了兩個速度版本的伴奏版
如果你練習好了
就可以配合著音樂一起練習喔
希望大家彈得開心 ^^
音檔與琴譜下載 LINK
這裡面包含了兩首歌,大家看出來了嗎 ?
黑色音符是小星星,而加了藍色音符就變成了小毛驢了
這兩首歌都是使用的重複音來作曲
不同的是,小毛驢的重複音用了更多
小星星
小毛驢
最後我們來欣賞由很多"重複音" 構成的歌吧 ! ( 我真的沒有在開玩笑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