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胎教音樂

 我一直相信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擁有靈性

即使生理發展上還聽不到,但音樂還是對孩子會有影響的

從前喜歡聽的重金屬,只要一播放肚子就不舒服

於是我開始”與孩子溝通” : 你喜歡聽甚麼音樂呢 ? 媽媽放給你聽

為此我開始嘗試播放各種類型的音樂

說也奇怪,只要放到無伴奏合唱或是葛利果聖歌

我自然就感覺很平靜開心

以前這類型的音樂對我來說步調太慢

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,太慢的曲子反而會讓我很心急

莫札特的鋼琴曲也是很舒服的,但貝多芬與蕭邦似乎就有些沉重 ……

所以以我自己的經驗有幾下歸納 :

1. 簡單的歌唱 (我的小寶寶最喜歡聽無伴奏合唱)

2. 簡單的旋律集和弦

3. 中板速度

到了中期以後,小寶寶開始可以聽見外界聲音了

我自己彈琴的時間也慢慢增加

而醫生的話也讓我對胎教音樂有所改觀

我的醫生說 :

「母親歌唱的時候,透過的聲音的頻率以及身體的震動,能帶給胎兒強烈的安全感;胎兒對於音樂的記憶,可延續到出生後一年以上。而聲音不分好壞,唯一差別只 有在於正在唱歌、說話的母親,是否對於自己的狀態感到舒適,因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,都會透過聲音直接傳達給腹中的胎兒。」   楊濬光醫師

因此,我利用上下班的通勤空檔唱歌,有空時就對寶寶說說話

從此以後,最好的胎教音樂對我來說就是自己唱歌給寶寶聽

當然,創作繼續,聽音樂繼續

只是我有了更多不同選擇

我把之前常聽的音樂列表

希望有興趣的媽媽們也聽聽看喔 ^^

無伴奏合唱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

莫札特A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

自己彈的小星星 (2:00 開始)

當然聽的不只這些,國王歌手的專輯,或是德布西也很推薦

也希望各位媽媽們有空多跟寶貝唱歌,說話

相信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的  🙂

延伸閱讀     胎兒的聽覺、觸覺、味嗅覺、和視覺 

「春日午後」音樂分享會

 


【關於音樂會】
當觸動心靈的輕音樂在屬於當代舞者的玫瑰古蹟相遇,會產生什麼樣的情愫?姚欣蓓、舒喆、Kenyu三位音樂好朋友雖然風格各異,但都具有令人平靜、透明而與溫暖的質樸樂聲。期待在這個時間彷彿靜止的都會綠洲裡,一起用心靈感受這春日午後的美好時刻。
【音樂人簡介】
姚欣蓓 / New Age Piano
在網路上以「音樂小天使」為名,姚欣蓓多年來以 New Age 與心靈音樂為創作領域。她以豐富的創作動能、纖細的心靈感受與令人平靜的音符,在網路上獲得廣大的回響,她的創作長期佔據StreetVoice New Age/Soundtrack 類排行榜,「手心的溫度」更獲得 StreetVoice 2012 音樂作品人氣榜全站榜首。2014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《幸福時光》。

《幸福時光》專輯線上試聽

 

舒喆 / Fingerstyle Guitar
舒喆是台灣吉他手,以Fingerstyle木吉他演奏為主,他的風格介乎Folk、New Age與流行之間,頗像美國Windham Hill系吉他手路線,叫人想起Will Ackerman、Alex de Grassi等。這類吉他演奏在華語音樂世界就很少,舒喆走出了一條特別的路。他的第二張創作專輯《浮光戀影》獲得香港明報週刊推薦演奏專輯,並榮獲日本國寶級演奏家中川砂人的讚許,令人很容易就融入音樂裏,感受它的清靜、透明、謙和氣氛。
《浮光戀影》專輯線上試聽 
Kenyu So / 沖繩三線
Kenyu 是海風樂團團長,致力推廣輕拂海島的沖繩三線音樂。由於對沖繩傳統樂曲的喜愛,而大膽的將東洋與西洋樂器結合創造出新類型的樂風,沖繩的歌謠自古以珍惜環境尊敬萬物,心存感謝的心創造出無數令人感動的歌謠,希望能將此種心境用音樂的方式傳達給每一位朋友。Kenyu 於2008年獲得於沖繩民謠協會舉辦的沖繩民謠比賽新人賞,曾多次與沖繩歌姬夏川里美搭配演出,目前在台中開設台灣第一沖繩三線推廣中心『海島音色』。
《沖繩音樂─大地之美》線上試聽

【演出團隊】

姚欣蓓 / 鍵盤
舒喆 / 吉他
Kenyu So / 沖繩三線
鄭雅云 / 大提琴
蘇浩智 / 非洲鼓
阿樂 / 烏克麗麗
【演出時間】
2014/4/27 (日)14:30-16:30
【演出地點】
玫瑰古蹟 ─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/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
【票價】
網路售票 380 元 (超商取票需自負30元手續費),
購票請上 Citytalk城市通
現場售票 450 元
購票連結 請按我

閱讀全文〈「春日午後」音樂分享會〉

關於大稻埕電影中的歌曲



西元1836年

孟德爾頌 :「乘著歌聲的翅膀」

這首歌曲為孟德爾頌25歲時(1836年)的作品,
當時他已在杜塞朵夫擔任樂團指揮,並身兼指揮家、鋼琴家、作曲家等多重身份。
「乘著歌聲的翅膀」雖短,但其高雅而動聽的旋律,早是孟德爾頌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
 歌詞取自德國浪漫派詩人海涅(Heinrich Heine)的詩作,敘述在夢境中與愛人共乘著歌聲的翅膀,悠遊於恆河(Gange)河畔美麗景致的景況。

西元1923年
蔣渭水 「治警事件」


治警事件是日治時代知識份子最大的公共政治案件,是殖民地住民反專制,爭取參政權的宣示。

西元1930年
郭雪湖  「南街殷賑


 

這是郭雪湖繪於1930年的名作,描繪日據時期台北永樂町(今迪化街)熱鬧的街景,「殷賑」意為富饒,應該是典出於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 沔水》:「襄陽郡,荊州刺史治,邑居殷賑,冠蓋相望,一都之會也」。由畫中景物、畫題可知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當時繁榮、富裕的生活景象,只是這種景象就如同畫家刻意加高的樓層,其實是一種文明想像,因此並未產生深遠的文化影響力

西元1933年
鄧雨賢  「望春風」

1933年,出版桃花泣血記唱片大發利市的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柏野政次郎,決定繼續朝台語流行歌曲發展。於是委由鄧雨賢作曲、李臨秋作詞的望春風問世。也因為柏野相當重視該曲,不僅將此曲交由新文學運動的陳君玉負責宣傳,並商請旗下歌手,也是桃花泣血記的主唱者純純(本名:劉清香(1914-1943))負責演唱錄製該曲。


西元1943年
呂泉生  「丟丟銅仔」(採譜)

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日,呂泉生記下了《丟丟銅仔》這首宜蘭民謠,並且編成了合唱曲。戰爭末期,日
本殖民政府嚴厲推行「皇民化運動」,當時有一群台灣青年組織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,排演舞台劇《閹雞》。呂泉生負責音樂的部分,將《丟丟銅仔》和《六月田水》等曲子搬上舞台演出,令觀眾隨著旋律手舞足蹈起來,日本警察認為這幾首台灣民謠的民族意味太濃厚,第二天就下令禁唱,當時劇團的代表王井泉對這些歌曲淪為被禁唱的命運,曾說了這樣的一句話:「不許唱就不唱,有什麼大不了!總有一天,我們必定會開懷恣意的唱!」– 引用台灣大百科全書

 

西元1990年
林強  「向前走」

《向前走》在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中,也的確稱得上一張有著時代意義的唱片。在《向前走》發行之前,閩南語多數時候被理解為只適合一些慢節奏風格較悲傷的歌曲,台語唱片的市場也遠遠小於國語唱片。,但《向前走》 證明,原來閩南語也可以唱出這麼搖滾的味道。– 引用維基百科

音樂小天使新專輯《幸福時光》

  專輯內容及介紹   LINK

在網路上以「音樂小天使」為名,

姚欣蓓多年來以 New Age 與心靈音樂為創作領域。

她以豐富的創作動能、纖細的心靈感受

與令人平靜的音符,

在網路上獲得廣大的回響,

不但長年盤據 StreetVoice / New Age 類排行榜多項名次,

「手心的溫度」更獲得 StreetVoice 2012

音樂作品人氣榜全站榜首。

「幸福時光」是姚欣蓓從上百首創作曲裡整理挑選、

重新混音後發行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,

收錄「手心的溫度」、「初相遇」等網路人氣作品。

 

創意與叛逆

每個星期去宜蘭教書

是我既掙扎又快樂的日子

掙扎來自必須花將近3個小時的車程才到的了學校

快樂當然是能夠看到可愛的學生

與學生分享我的生活、創作….

當然,快樂總是多很多

讓我也甘之如飴

這幾個星期,我教學的主題是藝術中的創新

給他們看了20世紀前衛派音樂始祖

約翰凱基 (John Cage)的作品 — 4″33秒

一個看起來荒謬,但在表層下卻是嚴肅的創作

在這段時間、演奏者演奏出無聲的音樂

說是無聲、但空間內出現群眾小聲交談的聲音、空氣的聲音、呼吸聲…..

我很喜歡一段話 : John Cage把音樂從音符中解放出來 !

往往,我們很難從既定的思維跳出,是因為以為就是如此

但是,其實還有很多可能性,等待我們去發掘。

4″33秒的樂譜 (不要懷疑,真的只有這樣…)

值得一提的是,John Cage 對道家、易經、禪學極有興趣,造詣頗佳,他曾跟著日本哲學家

鈴木大拙 (Daisetz Teitaro Suzuki) 學禪,近而將易經和禪宗的思考觀念嵌入音樂創作中。

就如同杜象的噴泉 — 在小便斗上簽名成為藝術作品

誰有想到會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…

這不禁讓我想到,久石讓曾在他的書中寫道 :

創作,就是敢將杯子說成花瓶

如果一心想著必須遵循特定模式,精神就得不到自由。

觀察東西時,如果能不受固定概念的束縛,

那麼即使是看著相同的風景

也說不定能夠從中感受到更多 ……….

 

關於鋼琴教學

 
的確是這樣

10個學生裡,大概有2個是真的喜歡音樂

4個喜歡彈琴不喜歡練習

3個沒感覺都好

一個是拒絕練琴被逼來的 ……

每個孩子都是我的寶貝,

我不會因為他們不喜歡音樂就排斥他

反觀,深深替他們覺得可惜

因為這一小時的上課和來回車程的時間

也許可以做更多令他們快樂的事

但是我只是鋼琴老師,如果用這一小時的時間

做教學以外的事情,我會覺得對不起家長和自己

這種深深的自責感,讓我後來無法繼續大量教學

到最後,也因為連這些用功學生也因為課業無法繼續學習了

我終於下定決定轉而教大人 ,直到現在 !

這就是我的教學歷程

雖然可惜,不過我很開心那段與小朋友相處的日子 。

現在回到學校帶高中生的音樂課,又是另一種感覺

可能自己就是長不大的小孩,對於高中生

反而感到很親切,沒有距離和代溝

教學不是上對下,而是同輩之間的分享 ….

因此,每星期的音樂課,都是我最期待的日子 ….

無論是音樂創作或是教學

都讓我覺得很快樂 ^^

創作這條路

其實我從來沒有立過要當音樂家的志願
因為我覺得練琴很辛苦
念音樂班,是很突然的決定 (之前有跟大家說過)
會選擇主修聲樂 ,
也是因為知道練習聲樂不可能像彈鋼琴一樣
一天練8小時

當初可音樂班就是這樣憑著一點點小天份
和上台就很放得開的個性
就不知不覺一路念到了研究所

這就是我的學音樂歷程
但其實,我心裡知道我最愛的還是創作和教學
在創作的這條路上
要很感謝我的母校聖心女中
當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歌唱和創作比賽
在國二那年,得了創作組一名 (這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名)

當時的評審是林隆璇和丁曉雯
拿到他們的鼓勵評語,只能用雀躍形容 !
當初如果沒有他們的鼓勵
應該不會有信心和動力開始日後的創作

我想,就是這個時候種下創作的種子吧 !
因為上了音樂班直到研究所畢業
就再也沒有碰過,也沒再想過這件事 …

直到投入全職教學工作第五年
有點倦了,也累了 
無力感越來越多
為了轉換心情
才又開始學習電腦編曲

沒有到這一學,喚醒了我沉睡多年的熱情
就這樣,直到現在 …..

把李國修老師的名言換一下
人的一生 ,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覺得興奮
那就值得了 !

作曲家與樂器的關係

Andrea stein 古鋼琴(德國) :

FortepianoJAStein.JPG
By Gérard JanotOwn work, CC BY 3.0, Link


特色是擁有特殊的反向打擊系統,觸鍵力度非常敏感,深受莫札特喜愛。古鋼琴與今日的鋼琴有著極大的不同之處,例如今日的鋼琴是以極厚的的羊毛包覆著鎚子敲擊三根琴弦,而古鋼琴則是僅僅使用皮革包覆琴槌,敲擊一根或兩根琴弦;另外在音域或是尺寸上也有極大的不同,而琴槌的重量也因為使用上的需要有不同的差別。這些物理現象均造就了兩者發出來的聲音有相當大的不同。古鋼琴就聽覺上來說較今日鋼琴輕巧多,而且在低音域也不似今日的鋼琴厚重。


Erard鋼琴 (法國) :

其特色是聲音非常清亮,容許同一音調的快速重複,李斯特即是用此琴。


Pleyel鋼琴  (法國) : 
蕭邦對此鋼琴的評價是「因它們清脆響亮、幾無瑕疵。」蕭邦認為使用PLEYEL鋼琴演奏,最能感受到音樂的流動,也最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



Blüthner鋼琴(德國) :
鋼琴的特色是最高的兩個八度由3 弦增加為4弦 (一般為3弦),可產生出十分獨特的共鳴效果。 德步西的演奏風格因此深受影響。

 


 

介紹了這麼多,目的不在希望大家背熟這些知識
而是透過簡單的介紹,讓大家了解到
當我們在彈奏的時候,可以想像一下作曲家當時的感受
雖然我們不太會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琴
但這些琴的觸鍵、音色確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作曲家
我們也可以藉由這些知識而進一步的去詮釋作品喔 ^^

 

 


 

對街

 關於建國民權路口 — 人生大事

建國民權路口一邊是婚宴會館

對街則是我們告別我們這一生的地方

人生最重大的其中兩件事

就在這交叉路口

路口很短,我們的人生也很短

婚姻就像是中繼站

從一個人要變成兩個人,一個家庭

但是到了最後,我們還是要一個人離開

關於中山北路二段的兩邊 — 選擇

有時在北美館看完展覽時間其實還早

我就會到對面的兒童樂園坐坐

看著爸媽遛小孩

見到這景象

我總是會心裡冒出許多疑問 ….

有多少爸媽也曾經在對面的北美館

在週末的下午,手牽手一起去看展覽當文青 ?

如果要這些夫妻重新再選擇一次

他們是否會做同樣的決定 (生小孩) ?

兩個人在一起比較幸福還是有了小孩更幸福 …

諸如此類的問題,

都會在兒童樂園浮出

但不論如何

一條街決定了他們日後的生活

他們也勇敢的做了重要抉擇

就像料理東西軍每次說的話

どっち( do  chi) !

我是人 我反核

 

反核音樂概念專輯終於完成了 !

如果你對反核的議題不熟悉也不太在意

也沒有關係

就當一個音樂故事聽聽吧

聽我用音樂說故事 !

在此之前,其實中間一直很掙扎要不要繼續做下去,

因為是反核的音樂,相對於其它音樂一定會比較沉重。

不過,如果不從我們自身去行動,

那還能期望誰呢?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反核議題,

不要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福島 ~~~


 

 
關於音樂 
 
整首音樂是以5個段落組成
 
故事是採取倒敘法呈現
 
每一段落都有特定的主題和故事 …..

 

 序曲 (C小調)

核爆後的光之島,一切殘破不堪

曾經美麗的景像已不復見

倖存下來的人民

必須終身抱著殘破不堪的身軀

繼續苟活

植物再也不生長

再也不開出美麗的花

潛入者 (降A大調 –> 降A小調)

光之島的居民原本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

陽光是那麼的溫暖

風吹來總是伴著淡淡的花香

此時,殊不知核電廠已經在光之島上悄悄地動工了

抗爭 (G小調)

居民知道核電廠動工後

所有的居民既難過又憤怒

身為父母官卻不顧居民的安危

決定和主事者抗爭到底

爆發(G小調)

核電廠蓋好沒有多久

居民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

發現時為時已晚

核爆後產生的放射性塵埃

已經像一個無形的牢籠

把光之島在一瞬間變成了煉獄

註 : 鈴聲的音高就是cage (牢籠)

終曲 (G大調)

昔日美好的家園

這是光之島最初的樣貌

一切曾是那麼的美好

後記

我們為什麼要去改變這麼美麗的島嶼

是什麼讓它改變 ?

如果我們來得及

是否能夠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呢?

一定可以的 !!!

只要我們充滿了勇氣與堅定的信念

一定可以的 !!!